> 文章列表 > “鸟啼清露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鸟啼清露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鸟啼清露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鸟啼清露下”出自宋代周文的《秋日泛舟怀友》。

“鸟啼清露下”全诗

《秋日泛舟怀友》

宋代 周文

临风思永夕,极目感深秋。

月落应同照,溪阴故独流。

鸟啼清露下,雁过薄寒收。

衰草犹如岸,空依此夜舟。

《秋日泛舟怀友》周文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秋日泛舟怀友》是一首宋代诗词,作者是周文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秋日泛舟怀友

临风思永夕,

极目感深秋。

月落应同照,

溪阴故独流。

鸟啼清露下,

雁过薄寒收。

衰草犹如岸,

空依此夜舟。

译文:

站在风中,思念永夜;

眺望远方,感受深秋。

月亮落下,应该与我一同照耀,

溪水在阴影中,依然独自流淌。

鸟儿在清晨啼鸣,露水滴落下来,

雁群飞过,迎接着初寒的到来。

衰败的草木仿佛是岸边的景象,

孤独地依靠着这艘夜晚的船只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一位孤独的舟人的内心感受,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和友情的思考。

诗的开头,诗人站在秋风中,思念着夜晚的永恒,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。接着,他抬头眺望,感受到深秋的气息,表现出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季节的感慨。

诗的中间部分,诗人描绘了月亮的落下,暗示着夜晚的降临,他期待着月亮与自己一同照耀,带来一份共鸣和安慰。溪水在阴影中流淌,独自行进,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了呼应。

诗的后半部分,诗人以鸟鸣、露水和雁群的出现,揭示了初秋的特征。鸟儿清晨的啼鸣和露水的滴落,以及雁群的飞过,表现出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流转。衰败的草木仿佛是岸边的景象,诗人将自己孤独的心境与周围景物相互映照,形成了一种寂寞的氛围。

整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,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色的感受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、思念和对友情的渴望。诗中运用了自然意象的对比和象征,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境。